*** yy863 com:

绥化出过哪些名人?
第一位,孙玉,通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位,邵安林,中国工程院院士,鞍钢矿业集团党委书记,第三位,唐立新,控制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教授,第四位,王镇,中国田径运动员,第五位,李迎曾任江西省高级人民***党委书记。第六位,于毅夫,曾任黑龙江省人民******。
在绥化的名人中分享几位院士,他们是绥化的骄傲和自豪。
孙玉,1936年4月出生于黑龙江省绥化肇东市,通信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1962年清华大学毕业,进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4研究所工作。曾任电子部研究室主任,电子部副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546研究所科技委主任、第54研究所首席专家组长,国防电信网络重点实验室科技委主任,国家住建部城市物联网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等职。作为我国著名的通信技术专家,为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天然,1943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省绥化海伦市,机器人与自动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196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作访问学者。曾任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在智能机器人体系结构、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大型自动化系统技术等方面做出贡献。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唐立新,1966年8月出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系统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6年东北大学博士毕业。曾任东北大学系统工程学科教授,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东北大学副校长,智能工业数据解析与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工业与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优化与人工智能理论方法,主持完成14项国家和教育部课题。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曹喜滨,1963年2月出生于黑龙江绥化肇东市。飞行器总体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毕业。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院长、校长助理、副校长等职。主要从事航天器总体设计与系统仿真等方面研究,主持完成***3、863、试验一号、试验三号卫星等多项研究,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邵安林,1963年7月出生于黑龙江绥化肇东市,矿冶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1985年鞍山钢铁学院毕业,2004年获东北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曾任鞍钢弓长岭矿业公司总工程师,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鞍钢矿业集团董事长等职。
他长期从事贫铁矿开发技术与工程管理,开辟贫铁矿规模绿色高效开发的系统创新之路,推动了冶金矿山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欢迎读者朋友补充。
张洪斌(?-1953),1935年任安达县兴仁村伪村长。
张亚军(1926-2001),***党员,黑龙江明水县人。1949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历任明水县公安大队战士、东北铁路公安总队文书、中国人民志愿军十四团参谋、辽宁公安总队铁路支队副股长、辽宁省独立二师副营长。
张继周(1912-1946,民国元年(1912年)出生于绥化永安正黄旗前小五屯(现跃进大队)一个贫苦农民家里。
张景云(1921-1985),出生于黑龙江省兰西县,后迁入桦川县悦来镇
二战时期的丘吉尔为何要牺牲考文垂?
看过美国战争大片《猎杀—U751》吗?美国人玩了命似的要获取德国潜艇上的加密通讯设备,而英国考文垂市的重大牺牲与其一样,都是德军“迷式”密码机惹的祸,即大号为“恩尼格码”的军用密码机。它是二战时期德国军队的主要通讯方式,严谨的德国人一度以其可靠的性能为傲,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通讯加密系统,甚至还教会了日本人如何使用。
(战时首相丘吉尔)
“恩尼格码”密码机独特的加密和解密方式,是1918年由德国人谢尔比乌斯发明的,这种机器粗略看去很像个打字机,基本部分是由键盘、转子和显示器组成的,重量仅为12公斤。我们无需了解它复杂的工作原理,总之就是天才的数学家也无法破解的加密方式,所以才被德国军方看中,1926年德国海军正式启用军用的“恩尼格码”密码机,两年后陆军跟进。
再牛逼的密码机也架不住“内鬼”的出卖,选择德军使用“恩尼格码”系统的是通讯部门头头鲁道夫.施密特,他有个不争气的弟弟汉斯,因为生活拮裾和对当时的德国社会不满,利用大哥的位置干起了情报贩子的勾当。1931年,这哥们向法国情报机构秘密提供了“恩尼格码”的原理图纸,报酬是10000马克,但这远远不足以破解通讯内容,法国人也懒得深入研究,又转给了盟国波兰。
波兰情报机构组织了三位最优秀的数学家进一步研究“恩尼格码”,经过他们不懈的努力和对照所截获的大量德军通讯电文,到1939年已经取得重大突破,但“密钥”始终没有完全掌握。在此期间,他们得到了汉斯的继续帮助,他在七年时间里跟法国情报机构交易20次,提供了德军38个月的“密钥”记录,在进一步的比对和破译下,终于让波兰人越来越接近真相。
主动牺牲考文垂这句话是英国人贴金,当时的情况是知道德军要空袭考文垂,而电子战部队打包票,一定能让德国人把***扔到野外去,这是英军对付德军夜间空袭的主要手段,但是当晚德军使用了新的导航手段导致电子战部队的干扰全部失败,最终导致考文垂损失惨重
其实很简单,考文垂的选票没有选丘吉尔!玩笑哈!~真正的原因很简单:一个是当时的英国空军比较弱小,如果每次都对德军的空袭都针锋相对的话耗不起;所以对德军的空袭只能有选择的进行对抗,伏击!第二也是重点就是二战前英国本土已经有好几个世纪没有受到攻击了,在加上怎么防空是个新的问题,当时整个英国的战时体制并不能有效的应对德军的空袭,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能在接到空***报后有效的疏散市民!类似的事情多了去了~考文垂***只不过是英国佬扔出来博取同情的!
一般宣传的说法是为了保证破译恩尼格玛密码机的“超级机密”有意牺牲考文垂,然而如果仔细考量的话,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恩尼格玛破译的成果经过掩饰之后被大量运用在作战行动中,何况空袭考文垂的“月光奏鸣曲”行动,英国最终确定考文垂是空袭目标也并非通过恩尼格玛的手段,而且英军实际也针对德军行动进行了不成功的反制,所以为了避免“超级机密”泄密有意牺牲考文垂的说法是有很大问题的。
英军获悉德军空袭***情报最初并非来自超级机密,而是来自窃听德军俘虏聊天,11月11日,英国情报机构报告一名新俘获的德军飞行员向狱友吹嘘德军正在策划对英格兰中部考文垂或伯明翰等城市进行一次大规模空袭(说句题外话,德军俘虏非常喜欢在监狱里吹嘘自己所知道的情报,殊不知英国人在给他们提供的条件不错的牢房装满了***,由此这些德军战俘给英国情报机构送了无数次神助攻)。随后两天,超级机密破译和无线电监听的情报证实了德军俘虏的吹嘘,并且获取了德国空军准备和调动的情报,但是德国空军并没有在无线电通信中指明最终的目标区,而是给出了包括考文垂在内的三个有相当距离的备选区域,具体空袭日期也不在破译情报之内,所以英国并不能根据情报作出针对性的有效部署。
直到11月14日当天,英军监听到德军无线电系统反常活动,推断当天德军将要***取行动,然而具体的空袭目标仍不清楚,所以英军一方面要求电子监听和干扰部队密切关注,一方面要求***空军轰炸机部队准备对德军导航站实施空袭压制。直到当天下午15时之后,德军无线电导航站开机,导航波束在考文垂上空交汇,英军才第一次确认空袭的目标是考文垂,但是这个时候距离德军第一波领航轰炸机空袭只有不到5个小时了,进行全面疏散或者调集高炮探照灯部队都已经来不及了,唯一能做的只有尽可能调动夜间战斗机,进行电子干扰和派出轰炸机空袭导航站。
但是英军这三个措施都遭到了挫败,当天天气非常晴朗,月光很好,德军轰炸机从很远就能发现英国夜间战斗机并进行规避,由于德军当天启用了新型的X导航系统,导航规则和调制方式和过去的导航仪有所差别,这个要命的改变让使用老调制方式进行欺骗性干扰的英军电子战部队无功而返,唯一获得一定成功的是***空军对德军导航台的空袭,这次空袭成功使德军暴露出来的重要导航台暂时失效,然而这一成功为时已晚,在***空军成功压制导航台之前,德军第一波领航机群晚上20点就已经在考文垂投下了***点燃了城市,后续的德军轰炸机不再需要无线电导航,直接循着冲天火光就能轻松找到目标投弹。
考文垂实际上是英军在有一定情报支持情况下仍然遭到了一次全面挫败,所谓保守“超级机密”不过是安慰性的遁词,毕竟牺牲总是比无能好听一些罢了。
顺便多提一句,11月14日考文垂大轰炸,虽然“整个考文垂城区都被摧毁”,全城3/4的建筑物受到损毁,但是由于英国人有所准备(部分平民疏散到周边乡村,来不及疏散的都躲进防空掩体),加上德军轰炸拉拉杂杂(500多架次的轰炸连续持续了了10个小时,每一波次进入的轰炸机数量都不多),轰炸并没有形成火风暴,所以轰炸中英国人伤亡有限,整个轰炸***死亡568人,重伤863人,轻伤393人,相比考文垂1939年时超过23万的人口来说并不算太多,实际上1941年4月8-9日夜间的空袭,考文垂伤亡人数与这次相差并不大(死亡451人,重伤约700人),1942年8月考文垂遭到最后一次空袭,死亡6人。考文垂在德军一系列空袭***死亡1236人。在整个德国空军闪击英国期间(The Blitz Campaign),英国平民共死亡4.3万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 yy863 com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 yy863 com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mwhvdw.cn/post/61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