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消费:三公消费是指哪三公

三公经费指哪三公?
三公经费(三公消费),指***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严控三公消费支出:
1、要把坚持民生优先、努力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要求体现在2013年的预算编制中,同时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支出。
2、要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重点向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文化、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领域倾斜。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3、要着力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继续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规模,确保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强度。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落实好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发挥财政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职能作用,努力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4、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优化税制,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
一、 经费范围。
是“因公出国(境)、公车购置及运行维护、公务接待”三项经费,还适用于会议费、培训费、国内差旅费等一般性经费管理。
二、适用范围。
全市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民主党派等人民团体,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和财政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其他国有企事业单位参照本办法执行。
三、遵循原则。
各单位应当遵循“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严格控制因公出国(境)、车辆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国内差旅、会议、培训等支出,确保费用只减不增。年度预算执行中不予追加,确因特殊原因需要追加的,由财政部门严格按程序审查报批。各单位应当建立经费报销审批制度。严格开支范围、标准和审核程序,不得报销任何超范围、超标准以及与公务活动无关的费用。 全面实行公务卡结算制度。各单位发生的国内差旅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会议费、培训费等经费支出,除按规定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或者银行转账外,应当使用公务卡结算。
四、具体要求。
(1)各单位应当建立公务接待审批控制制度,对无公函的公务活动不予接待,严禁将非公务活动纳入接待范围。报销公务接待费用应当附被接待对象单位公函、接待清单和***。
(2)报销国内差旅费应当附单位公务派遣单(或相关文件等)、出差报销单、住宿***、车船费***等有效票据。对未经批准的出差以及超范围、超标准开支的费用不予报销。
(3)报销会议费应当附会议***、相关原始凭据及会议清单。会议清单应包含会议通知、参会人员签到册、会议费预算及支出明细表等内容。
“三公经费”是指***部门人员因公出国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压缩“三公经费”是党政部门厉行勤俭节约、杜绝铺张浪费的必然选择,有助于消解公众对三公经费的疑虑,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三公经费”由2010年的94.7亿元预算执行量,降至2013年的79.69亿元的预算安排,共减少15.01亿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由61.69亿元降至43.99亿元,减幅为17.70亿元,居三项之首。
四次公开的“三公经费”中,前三次的执行数据分别为94.70亿元、93.64亿元、80.95亿元。在这些数据中,公车相关费用一直占比逾半。2010年,该项费用占总费用的65.14%,2011年该比例略降为62.78%。在2012年预算中,公车费用比例下降至 54.46%,但在2013年预算中比例又有所上升,至55.20%。“三公经费”呈逐年下降趋势,2012年降幅最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公消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公消费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mwhvdw.cn/post/63203.html